对吃的没有欲望是什么原因(吃饭没有胃口,问题可能出在这3个方面)
俗话说:“人是铁,饭是钢”,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、健康的饮食习惯,才能更好地给身体补充营养,有道是“干饭人,干饭魂”!但平日里却有很多人,明明已经到了饭点,可就是毫无食欲,即便是自己最爱吃的东西,也顿感不过如此,如果只是偶尔这样,倒也不必过度担心,但若长期如此,就不可避免地会对自身健康造成诸多不良影响。

对于这种食欲不振现象,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的脾胃健康,脾胃作为人体最为主要的消化器官,一旦其健康脾胃出现了问题,那么就势必将影响进食的欲望,而大家若是想要缓解这种症状,就需要积极调理好自己的脾胃,而在临床上,促使脾胃健康受损的因素往往有很多,比如以下这3种常见情况,大家可以尝试着自查一下。
1.外感病邪
外感病邪的种类有很多,而中医常说的“六淫邪气”,就是很多病症的致病原因,特别是感冒病症,大多都是外在风热或风寒所引起的,这些病邪与体内的正气相互“斗争”,就可能会对脾胃之气造成损耗,因此,在感冒时,很多人都会没有胃口。
在这种情况下,大家只需处理好外感病邪,恢复体内的正气,如此一来,胃口不佳的症状,就能得到缓解。生活中有不少人常年受到外感病邪的侵扰,每天都处于鼻塞不通或是喷嚏不断、恶寒发冷、脉象虚浮的状态下,这其实就是因体内的表邪并没有完全清除所致,所以,这类人想要恢复自己的饮食,就得先从外感病邪入手。

大家除了可以日常服用一些药物来进行缓解外,其实也能通过揉按或刺激身上的穴位来加以治疗,比如大家能以艾灸的方式刺激解表寒的大椎穴,或是身柱穴,在艾灸之后,鼻塞,喷嚏等症状通常能得到缓解,脾胃也同样能得到调理,如此一来,胃口自然就会变好。
2.邪犯少阳
这里说的少阳,一般是指“胆”和“三焦”,在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中,称邪犯少阳引起的胃口不佳症状为“默默不欲饮食”,可以理解为到了饭点,患者一点都不想吃饭,而若是强行摄入食物,反而会出现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
其实这种情况,绝大多数家长都有经历过,当自家的小孩子不想吃饭时,若是强制投喂,就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呕吐表现,这可能是因为小孩子的体内受到了病邪侵袭,波及了少阳经脉,同时整个人会看起来无精打采,没有精神,虽然手掌是温热的,但手指却十分冰凉,对此,中医也称为“逆冷”或“厥冷”。
这个时候,家长可以揉捏孩子脊后的至阳穴,通过艾灸,直到小孩手指不再冰凉即可。除了至阳穴,还可以揉按太冲穴、合谷穴,同样也能起到好的疗效。
3.肾气不足
有些人在饭点之所以不想吃饭,其实也有可能是因为不饿,几个小时前所摄入的食物,还滞留在体内,既没有被消化,也没有被运输到其他地方,进而在胃中停滞。这类人的腹部摸上去会明显感觉到“硬块”,同时肚子特别凉,而这其实就是肾气不足所引起的不消化。

我们吃进体内的食物,除了需要肠胃的消化外,还需要肾脏的配合,肾气就像是肠胃消化运动的能源,肾气不足,肠胃的蠕动就会变得缓慢,因此,大家想要缓解这类症状,就需要补充肾气。可以通过艾灸命门穴或关元穴,让腹内开始慢慢变温热,如此一来,肠胃的蠕动就会增强,消化速度也会加快。